勉【勉】(miǎn)

  “勉”,形声字,从力,免声。

  “免”为免去、去除、避免,“力”为力气、力量。想竭尽全力做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气用不到点儿上,是力不济而强做,即勉强。若不顾客观条件、不顾他人意愿,一味强求别人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就是“勉为其难”了。然而,人若在精神上受到鼓励,生理上会处于一种激发状态,进而斗志昂扬,做任何事情都不觉费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免”“力”为“勉”,又有勉励之意。

  “勉”从力,“力”即用力、尽力。由此“勉”可引申为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尽力去做,成功与否先不考虑,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论语•子罕》:“丧事不敢不勉。”孔子说:“办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即使穷人家平日难以温饱,但在丧事上绝不敢马虎。古典戏曲小说中有“卖身葬父”、“卖身葬母”之说,力不能及却尽力而为,真可称其为“勉”。

  “勉”有勉励、鼓励之意。勉励往往是长辈对晚辈、父母对子女、领导对下属、教师对学生,有时也用于朋友之间。勉励能使人坚定抱负、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受到教诲。《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说人家一次就学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肯定也会掌握。人的智力天生各异,有高低之分,但是孔子并不因为某个弟子的脑袋笨,领悟力差,就讥笑他,排斥他,甚至放弃他。相反,却一个劲儿地勉励他,用慈爱的语气告诉他,只要用心刻苦就可以做成和别人一样的事情。套用现在的话说,只要自己不放弃,世界就不会放弃你。劝勉他人是激励他人奋发向上的灵药,而自勉则是个人立业修身的妙方。蒲松龄幼年才华出众、志向超群,他勤奋攻读、热衷举业,希望能博取功名,名垂史册。谁料却命运多舛,屡试不第。为了人生有所成就,他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下了自勉的诗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以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激励自己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成为名传后世的文学巨匠。更多的人则喜欢将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或贴在墙上甚或铭记于心,用来激励、鞭策自己。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家喻户晓的自勉联。宝剑锋利出自磨砺,梅花清香生于苦寒。同理,人生若想事业成功有所作为,同样要倍尝艰辛而后才能苦尽甘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写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要坚持不懈:“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同样的,郑板桥也有一副自勉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曾三是指孔子的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实、守信、温习三个方面,所以称为“曾三”。颜四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他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个非礼勿做的动作,所以称为“颜四”。“禹寸”是说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三过家门而不入。“陶分”是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寸时光。板桥先生化古人之名言,勉励人们要珍惜时光,积极进举。

  勉励是催人奋进、争取成功的不竭动力;是加强修养、励精图治的重要手段;是鞭策意志、获得成功的坚固基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文字栏目  进入说文解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