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属浓香型大曲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减店集,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名酒之一。此地有一古井,据传是南北朝时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饮之甘甜润喉,有“天下名井”之称。当地人用井水酿酒,效果极佳。明万历年间,被作为名产进贡,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遂得名“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颜色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味经久不息”,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蜚声中外。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县、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汉代酿有酒品闻名著称。曹操喜欢家乡酒,常称“醴自乡流甘如蜜”,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曹操醉酒吟诗的故事。传说,在闻名于世的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同将领们举行酒宴,干过一杯酒后,曹操即兴赋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曾以家乡用“九投法酿出的“九酿春酒”,进供汉献帝刘协。
古井贡酒因采用古井泉水酿造而得名。“古井”坐落在亳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的减店集,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据《亳县志》记载,在南北朝时,亳县称“谯县”,属北魏境地。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公元582年),派大将元树领兵攻取“谯县”,镇守谯县的魏将樊子鹄派猛将独孤出城迎战,不胜而死,临死前他将金筒长戟投入古井中。后人为纪念独孤将军,在投戟的井旁,盖了一座独孤将军庙,并在庙的四周又掘了二十三眼井。今仅存四眼井。这一带为盐碱地,井水味苦涩,唯独投戟之古井水质与别的井迥然不同。千余年来,此井不溢不涸,井水清澈透明,味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用此井水酿酒,酒香浓郁,甘美醇和。因此,这眼古井被人们称之“天下名井”。
据《亳州志》载:现在酿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宋代时亳州酿酒业很发达,熙宁年间的酒课达“十万贯以上”。明代初期,怀姓商人在减店集建“公兴糟坊”以酿“减酒”闻名于世。清代,亳州酿有众多酒品,《亳州志》载:“酒品,高梁酒俗曰大曲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传陈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药酒,用药曲蒸成,惟夏月饮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红,其味甜;老酒,其香味仿佛绍兴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酿成;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皆高梁酒之染色者”,可见亳州酿酒业发达。
用“天下名井”酿制的酒,原名“减酒”。“减酒”历来被视为酒中珍品,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胡芹减酒宴佳宾”的美谈。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酒作为贡品进献皇帝,从此“减酒”改名“古井贡酒”,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
古井贡酒自列为“贡酒”以来,身价百倍,亳县减店集酿酒一度兴盛,大小酒坊数十家,其中尤以怀姓“公兴糟坊”的酒,产量最多,质量最好。1925年,城内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称。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兴糟坊”停业,1958年改为公社小酒厂,酿制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为古井酒厂,1960年投产此酒。从此古井酒产量不断增加,质量显着提高。
古井贡酒以本地优质高梁作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沿用陈年老发酵池,继承了混蒸、连续发酵工艺,并运用现代酿酒方法,加以改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酿出了风格独特的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酒液清澈透明,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属浓香型大曲酒。酒度分为38度、55度、60度三种。适量饮用有健胃、活血、提神之功效。古井贡酒是“一家饮酒千家醉,一户开坛千里香”的好酒。
书法家启功题词:“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有诗为证:“琼浆始汉家,献帝龙颜夸。煮酒论英雄,曹刘说天下。”
古井牌古井贡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厂的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7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8年在法国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92年获美国首届酒类饮料国际博览会金奖及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日本、法国、美国以及西欧、东南亚、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