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新建的楠木雕花楼取名为“涵碧楼”。“涵碧楼”在明代豫园肇建时即有。“涵碧”一词,取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之意。沪上百岁老人、书法家、清代最末一位秀才苏局仙老人就曾为现涵碧楼北面不远处花墙题写过“涵碧”匾额。

  新建的涵碧楼为两层,高约10米,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用料考究和雕刻精致是它的两大特点。涵碧楼外观为清式飞檐翘角,与豫园原有建筑风格一致。材质采用楠木中最好的黑心楠。此种木材来自缅甸的深山老林,材质呈暗橙黄色,密度高而耐腐蚀,有芳香,纹理清晰美观,为木材中之上品,常用作家具和建筑用材。就国内来讲,多见楠木厅而鲜见楠木楼。涵碧楼单用黑心楠木料就逾200立方米,足见价值之昂贵。

  好料须用好工配。涵碧楼的斗拱结构采用了丁字牌科重昂斗六升形式辅以枫拱。该结构繁复、精良,给人富贵典雅的感觉。精美的刻梁雕栋是该楼的最出色处,梁枋上雕刻了140幅中国传统人物花卉图案。用浮雕手法雕刻的40幅人物图案是全本《西厢记》,叙事分幅明确,人物栩栩如生(图1);《百花图》雕刻有牡丹、梅花、百合、水仙、月季等一百种花卉,各呈其妍、欣欣向荣。填拱板内雕镂的是灵芝、寿字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图2)。如此精美的精雕细刻,在豫园内仅此一座,故又被称为“雕花楼”。 高悬于二楼的“涵碧楼”匾额,出自当今上海年高德劭的著名书法家翁运先生的手笔,笔力遒劲,气韵生动。清代的“鸢飞鱼跃”匾,高挂于楼北。厅堂中张挂的四个清代大宫灯也是楠木制作,为华美的建筑染上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清灵俊秀的涵碧楼,曲廊临流,倒影可鉴;缘梯登楼,扶栏眺望,听涛阁、得月楼、藏书楼等园内美景尽收眼底。正是天高云淡,观景的好去处。(洪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园林栏目  进入中国园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