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言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言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言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

    哀牢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在它的密林深处总是藏着讲不完的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百越民族开始寻求更富裕的安居之地。在以部落为单位的迁徙队伍中,有一支贵族部落。因为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所以行进缓慢,落在队伍的后面。当他们来到红河谷地的一片芭蕉树前,发现被砍倒的芭蕉树已经长出了些许新芽。从来不知道砍倒的芭蕉树会很快倒抽芽的贵族们,以为前面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很久,索性放弃了追赶,而后他们在哀牢山的红河谷内定居了下来。因为部落里的人腰间总是围着一条长长的彩色腰带,于是这个贵族部落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腰傣。而迁走的那些部落最终落脚在了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

    花腰傣的土掌房

    听着传奇的故事,念着花样的腰带,不知不觉就到了哀牢山的心腹地带新平。这里居住着大约15万的花腰傣,占全国傣族人口的13%。在这里找不到印象中典型的傣家竹楼,到处看到的却是用土夯起来的“土掌房”。这种房子的四面都是用黏土夯成的。一般是两层、平顶。上层是用来住人,外面有一个阳台,供人们休息、晒东西。下层是拿来烧饭、待客,或是堆放杂物。听当地人说,当他们的祖先决定在这里定居后,就按着河谷内的先民(彝族人)的房子,依葫芦画瓢地建起来这种少有的傣家民居。

    真正对这种房子产生切身的感受,还是在手工艺人刀玉罕的家。刀玉罕,当年的“丙南五朵花”之一,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织布的技艺了得,被誉为“丙南五朵花”之首。刀玉罕的家在漠沙江畔的南碱寨。一进刀阿姨的家,就立刻被一股清凉之气所包裹,整儿个人也跟着清爽了许多。土掌房是土为主要材料的一种建筑,单屋顶上的土就有20厘米厚。这种房子吸热慢、散热慢,可以自动调节昼夜温差。尤其是在云南的山区、半山区、河谷等气候炎热地带,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房子。据说以前的土掌房大多是单个的、匣状的。后来才发展成为复式结构的住宅,同时解决了这种房子采光差、排烟难的问题。云南十八怪之一的“泥巴当瓦盖”指的就是这种“土掌房”。

    在二层阳台上编竹器的白师傅见我们来了,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进屋招待我们。刀阿姨拿出自制的腌酸鱼和腌酸肉,这些都是用生鱼生肉腌制成的,味道酸酸的,很适合在炎热的天气里食用。甘蔗酒,甜甜的,味道香醇,但是这种酒的性子非常烈,不一会儿我就在眩晕的空气里迷糊了……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简介栏目  进入民族巡礼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