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禅寺大概是鲁山唯一的古代人文景观,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由大雄宝殿、志公塔、志公庙三部分组成,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极少见的是,此庙大雄宝殿的横梁,是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承担着,就连墙壁、门窗也都是石头雕成。石料的大梁,石料的门洞,石料的窗棂。时光在这些花岗岩上留下了日月的痕迹,也留下了前人的聪明才智。驼禅寺位于一条酷似巨龙的山脉上,西依天云峰,南向沂蒙山脉,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此庙历经千年沧桑,听风沐雨与鲁山同为一体,虽然落寞却给人一种静穆之感。
驼禅寺是在鲁山地区香火最旺的寺院,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鲁山的庙会,四方香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驼禅寺名字的由来一是说当年志公用毛驴将经卷从杭州驮来,一路上累死了十头毛驴,志公念毛驴驮经卷有功,就将寺院起名为驼禅寺。另一种说法是说鲁山整个山脉呈龙形,寺院则恰好建在龙的脊背上,是龙驮着寺院,所以叫驼禅寺。
寺庙有两三僧众。住持见有客人到来,让弟子端出清茶解渴。“在这山里,我们生活清贫、清静,但多的就是时间。”师父说,他们来自就湖山、普陀山,后云游四方,最终落脚驼禅寺。
佛家来了,道家也没闲着,驼禅寺的墙外,就是为鲁山的开山鼻祖志公和尚建成的无梁石建筑志公庙和志公塔,庙塔结构奇特,文字漫漶,不可辨识。据志公庙墙内有关志公宝塔“前朝梁吴年间重修”的字样推断,志公宝塔初建历史当在1400—1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