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与翠屏山僧
  印慈法师主法盂兰盆会
  “中国玫瑰之乡”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因其境内遍植玫瑰,花香、色艳、含油量高而久负盛名,享誉中外。在这鲜花遍地,花香四溢的胜境之中,有一座由泰山余脉形成的山峰——翠屏山,它东接泰岱,西临黄河,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葱郁繁茂,恰似一道景色奇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又因山上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故当地俗称水山。
  翠屏山景色壮美,峰峦叠翠,如诗如画。山上名胜古迹荟萃,闻名遐迩,被列为省会济南八大风景旅游区之一。沿翠屏山东南麓盘山而上,万木笏立,奇石峥嵘,幽草如茵,野花沁香。座落在西麓山腰处的宝峰寺更是蔚为壮观,赫然入目。
  宝峰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据史书记载:唐代先师慈净和尚开山创业。初名“宝宁院”。金大定三年重修,敕赐名日“宝峰寺”并一直沿用至今。宝峰寺历经明清几代扩建,规模递增。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等。
  一九九八年,四方信众在当地政府帮助下随缘乐助,广结善缘,在原有基础上对宝峰寺部分殿宇进行修整。修复的殿宇集中在南北六十米、东西三十米山腰处,寺庙座北朝南。最南端为天王殿,飞檐斗拱,十分壮观,由天王殿进入院内,迎面就是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殿为歇山式斗拱建筑,内有明柱支撑,花棂格扇,朱红大门,古雅别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宝峰寺东北侧峭壁之上,有佛像两龛,内雕佛像、菩萨十二尊。据造像记载,一龛为北齐河清2年(563年)敬造;一龛为唐天宝十一年鹿崇贞敬造。沿盘山路再往上走,悬崖高处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耸立突兀,侧面刻有“叠翠”二字。该石缝隙中,生有古柏一株,树干拧生,根似鹰爪,叶冠如盖,枝繁叶茂,这自然生成的奇景,谓之“水山叠翠”,为平阴古八景之一。再由此往上攀登,就可直达翠屏山顶的宝峰院多佛塔。
  宝峰院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初名“保宁院”,后金代宗完颜雍敕赐“宝峰院”,院内曾塑十八罗汉、观音阁、文殊、普贤、四大天王等殿阁。院内还建有书房、僚房等。目前的宝峰院属佛道合一的寺院,左为佛道场,右为道家场所,房顶似道士帽。
  多佛塔矗立在翠屏山颠的宝峰院内,历经千年,依然折射着大唐盛世的余晖……此塔建于唐贞观四年,明嘉靖元年重修。全塔共十三层,高19.7米,呈八棱状,用当地青石构筑。塔形雄伟,古朴简洁。每层四周皆辟有佛龛,内嵌石雕佛龛,原有104尊,现存84尊,所有佛像尊尊正襟危坐,外观严谨大方,构造甚为巧妙。多佛塔的重建,历时五年,不但大量沿用了原塔的佛雕,整个造型也都保持了唐代佛塔的造型风格。全国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当时的敕赐住持了慈高僧,前来主持了立塔奠基礼。明代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沈钟明弘治庚戌年冬,游翠屏山时留下诗赞日:“峰尖孤塔势嶙峋,塔嵝纷然莫与邻。十里横陈开野望,一锥直上插苍旻。”该塔一九七七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屏山周围还建有玉皇殿、白衣阁、天王阁、碧元君殿、关帝庙、灵管庙、倒影庵、鼓楼等。四方高僧,众多文人墨客、骚人羽士云游来访,比肩接踵。每逢古历三月三日,是翠屏山传统庙会,届时寺中举办法会,寺外武术演戏,各地物质交流来此交易,鼎盛一时。翠屏山历史上佛教建筑众多,都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磨灭殆尽。
  座落在翠屏山上的多佛塔、宝峰寺是对山东佛教圣地的历史记载;浓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兴衰。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四方信众慷慨乐助,广植福田,2003年在翠屏山东侧山脚下恢复建成一座宝峰观音禅院。原观音院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为四合院结构。重建的观音禅院,在规模上比原来有所扩展。主殿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端庄静美,圣洁典雅,其精巧的法像造型,瑰丽辉煌的气势海内称奇,令人叹为观止。
  宝峰观音禅院千手观音菩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宝峰寺、宝峰院自古以来高僧辈出,山下百姓中广泛流传着“寺小名气大,僧少道行深”的说法。现为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印慈法师,更使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
  印慈法师,号翠屏山僧。1962年生于青岛。
  印慈虽为出家人,但对许多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时时用佛学的襟怀,佛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现实问题。他说,佛教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中最慈悲的一种教,佛教从来不逃避现实,从来都主张和平,反对暴力。他要求弟子以出世的态度及超凡脱俗的姿态去做入世的事情。
  印慈天资聪颖,多才多艺,极富音乐天赋。六七岁时就开始接触乐器。他会吹笛子、箫、萨克斯等乐器,能自弹吉它演唱近百首中外歌曲,他的歌声柔美抒情充满磁性,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摩仿力。歌声、琴声,拉近和大师的距离,仿佛触摸到他那种参透人生、顿悟人生后面对尘事亲近、欢愉、知足的情愫和博大、宽容、慈悲的胸怀。
  印慈具有较高的书画艺术造谐。看他挥毫泼墨,是一种美的享受。他最喜爱画山水画,绘于折扇上的山水风景画和许多大幅的画作,均被国内外喜爱他字画的友人珍藏并多次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也许是印慈身在佛门得于禅悟,也许他悟到了“悟”的美妙之处,他的感觉进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的作品才有了空灵飘逸的大气,返朴归真的和谐,寄味淡泊的宁和,他的心境才变得如此清澈而透明。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无心求之,尽在天然。艺术贵在天成。
  印慈的书法也颇具功力,作品清新自然,气韵生动。无论是书写一米见方的榜书还是小楷体,写来笔走龙蛇,腕底生风。他的书法结体严谨又富于变化,线条遒劲婉通,笔势平正流畅,又不乏俏丽洒脱之美……
  青山无尘人自静,入境无语品自高。
  欣赏印慈的书画作品,让人感到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
  印慈的生活严格遵守原始佛教的戒律,每日四点半起床开始做功课,每日两餐,过午不食。他说,“天下奇观看尽,不如经卷好;世上美味尝遍,无过菜根香”。印慈追求的是精神,只有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感官的享受只能片刻,无法永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印慈有一颗善良慈悲而宽厚的心。他对朋友热情坦诚,从不设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对不相识的人也充满情义。他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却经常慷慨资助村民和失学儿童。他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在印慈身上更多的体悟到佛门弟子“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崇高境界。
  印慈是一位让人敬仰和钦佩的法师,在他温和谦逊的外表下,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一种智者的风范……
  龙听经音滋法雨,山环佛阁蔼慈云。
  今天的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在住持印慈法师的统领下,四面八方信众云集,经声鼓声此起彼伏,香火鼎盛,人心所向,成为传经布法,修慧培善,万众景仰朝拜的佛教圣地。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翠屏山上,熠熠生辉,佛光普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栏目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