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宫倾花委地 柳眉芙面为谁妍


汉武帝妃李夫人

  19、汉武帝妃李夫人

  李夫人生得云鬓花颜,
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落风尘。

  她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算是一个天生的艺术人才。她的弟弟李广利则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后来都因她的裙带关系,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李广利则贵为贰师将军海内侯。

  当时李延年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一日,李延年率为汉武帝唱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武帝却问道:“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

  李延年立刻推荐了自己的妹妹。于是,李夫人进宫,立刻受到了宠爱。

  汉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后,爱若至宝,一年以后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从此,萎顿病榻,日渐憔悴。

  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然而李夫人却颇有心计,自始至终要留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拒绝汉武帝来探病。汉武帝忍不住来探视,李夫人却用锦被蒙住头脸,在锦被中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李夫人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即使汉武帝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不该这样这么做。

  李夫人却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弛;倘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她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并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协律都尉,对李广利更是纵容关爱兼而有之。

  汉武帝思念李夫人,请来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召神唤魂,希望能够再见李夫人一面。

  少翁作法,汉武帝坐在纱帐重帷中,遥见另一纱帐中,隐约有一美人,模样神态与魂牵梦索的李夫人一样,汉武帝连忙趋前审视,可惜芳踪已沓。

  汉武帝为李夫人作了歌: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奈何姗姗其来迟!! 


汉文帝皇后窦皇后

  20、汉文帝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原是宫女,
被派往代国服侍当时还未即位的汉文帝。她为汉文帝生了五个子女。后来成了皇后。但是她不受宠爱,后来因为生病,又瞎了一只眼睛。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因此在后宫中并不争宠。当时最受宠的是慎夫人。

  窦皇后真正风光的日子,是文帝去世后。她当了太后,干预朝政。甚至要求汉景帝传位给梁王(梁王是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

  后来,她在宫廷之争中失势,孤独地老死。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

  21、汉武帝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她母亲原想把她许给当时的太子,
也就是汉景帝宠妃栗姬的儿子。奈何栗姬太愚蠢,却拒绝了。

  馆陶公主于是转向王美人母子。一次,她抱着刘彻说:“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这些宫女你要哪一个?”刘彻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以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后来,刘彻果然当了皇帝,立阿娇为皇后,也实现了诺言。阿娇娇生惯养,开始有刘彻的宠爱,也相安无事。但后来,刘彻身边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有了卫子夫之后。阿娇为人骄傲,善妒,又没有儿子。终于失宠,又因为巫蛊之祸,退居长门宫。

  后来,为了挽回汉武帝,阿娇用重金请司马相如作了一篇《长门赋》,但是汉武帝虽然欣赏这篇赋,却始终没有回头。

  金屋藏娇虽美,去没有一个好结果。

  但是,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也很悲惨。在她晚年,她的儿子——太子刘据,因为江充的陷害,被卷入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一家都被杀,唯一保全下来的是太子刚出生没几天的曾孙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当时,卫子夫已经白发苍苍了。汉武帝因太子的事,要废了她。她便上吊自杀。


宣帝皇后霍成君
  

  22、宣帝皇后霍成君

  汉武帝死后,
即位的是小儿子——只有8岁的昭帝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辅政。霍家因此权倾朝野。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

  昭帝只活了24岁,没有孩子。他死后,由一个宗室子弟即位。但是新皇帝太荒淫,才当了100多天皇帝,霍光就用上官太后的懿旨废了他。于是皇位又落空了。这次,霍光去民间找来了汉武帝时被废的太子刘据的曾孙刘病已。当年的太子一家都被杀害,惟有刘病已刚出生,躲过了这次灾害,大难不死。他一直生活在民间,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

  刘病已改名为刘询,就是汉宣帝。在他即位前,他在民间已经有了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但是,大臣却要求他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汉宣帝是个聪明的人。他写了一份诏书,说是要访求他未当皇帝时在民间用过的配剑。他用这份诏书来暗示他是个念旧的人。于是,他不顾众臣的反对,将许平君立为皇后。

  此举惹怒了霍成君的母亲霍显,也就是霍光的继配夫人。她买通了御医,在许皇后分娩时下药毒死了她。汉宣帝原想彻查此事,但是碍于霍光的权势,只好忍了下来。

  不久,汉宣帝立了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并不宠她。霍成君几次想毒杀许皇后留下的儿子,只是每次,汉宣帝都吩咐了保姆为太子试菜,霍成君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权势。霍显和霍光的儿子霍禹等人意图谋反,被汉宣帝预先得知。于是霍家全家被杀,霍成君被废。至此,宣帝终于摆脱了牵制,为许皇后报仇了。 汉宣帝可以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他统治的时间和汉昭帝统治的时间被称为“昭宣中兴”。

  霍光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好的大臣,一生都为国家社稷。只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太贪婪,野心太大了。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23、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曾许配两次,
但两次都是许配后对方便亡故了。算命先生说她”贵不可言“,由此她父亲便不再将她许配别人,而是让她接受特别的教育。

  她十八岁被选入宫,入宫的那一年,正巧皇太子最宠爱的董良娣死了,从此不再理会姬妾,皇后便在宫女中选了五人让太子挑选,太子拗不过皇后的好意,勉強說:其中有一个还不错。刚巧王政君坐在太子身边,而且服色又与其他几人不同,皇后以为是她,就命人将她送到太子的寝宫。

  太子虽然有十数个姬妾,然而从来没有人生过孩子,而王政君却一下子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宣帝死后,太子即位,既元帝,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册为皇后。使得王氏外戚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为日后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从此王氏家族靠着太后的庇护,把持朝政,逐渐架空了皇帝。

  成帝无子,先立侄子定陶王为嗣。成帝驾崩,定陶王嗣立(漢哀帝)。哀帝崩,再立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皇帝。

  平帝年幼,身体又不好,太皇太后临朝,政权全部交给王莽。为了当皇帝,王莽毒死了平帝,又命人制造舆论,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玺,改国号为 周

  太皇太后虽大骂王莽,却也无可奈何。自此,王政君在愧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24、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她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关系,她被嫁给汉昭帝,那一年,她6岁,昭帝11岁.据说为了让她尽早生育出皇位继承人,霍光规定宫女都必须穿紧身内裤(汉制宫女都不穿内裤,以便于皇帝的临时召幸),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15岁,就开始了近40年的守寡历程,直到去世.有趣的是,汉宣帝即位之后,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岁。


后蜀后主妃花蕊夫人

  25、后蜀后主妃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时蜀后主孟昶妃,
词人。姓费,都江堰市徐渡乡古城村人。约于后蜀广政六年(943)入宫。因其知音律,善诗词,更兼聪慧,善解人意,深得孟昶喜爱。不久封为贵妃,赐号"慧",又叫"慧妃"。又因其娇美明艳,赐号"花蕊夫人"。所作《宫词》百首,词调音韵华美,从生活琐事入手,从各个侧面展现出后蜀宫廷生活的闲适、宫室池苑的华美、饮宴歌舞的骄奢,宫人、内监、近臣的人情笑貌及宫廷规模,是后蜀宫廷生活的绚丽画卷。其诗词短小、平易、细腻、传神,多数近似白描。对人物的描写擅长以动状人,往往在寥寥数十字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965年,宋太祖起兵伐蜀,花蕊夫人被掳入宋。行至葭萌关,因国破家亡悲愤难忍,援笔填词于驿壁:"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才写4句,宋军催行,不得已掷笔而去。到了宋宫,太祖召见,责以君荒臣嬉,以致败亡。又责及夫人,夫人不屈,即席口占一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都江才女花蕊夫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她的宫词、葭萌驿题词、宋宫赋《国亡》诗,是她一生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比较有名的作品。

  花蕊夫人还是一位巾帼英雄,后蜀亡国之时,蜀主孟昶战死,花蕊夫人仍率几十万蜀国妇女组成娘子军进行不屈的抵抗,后人有诗赞曰:

  四十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后唐庄宗皇后刘玉娘

  26、后唐庄宗皇后刘玉娘

  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原是名歌女,
因长得漂亮又工于心计,慢慢做了晋王夫人。

  一天,一老翁来到行宫前,口口声声称前几天在这里看到的晋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儿,要见女儿。

  庄宗请老臣辨认,确信老翁正是刘玉娘的父亲。但刘玉娘却称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贪图富贵、假冒皇亲的市井无赖,令人将老翁打二十军棍,立即轰走。其实,刘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亲,只是为了争夺皇后宝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为她不想暴露微贱的出身,以免给反对她立后的大臣以口实。所以她宁可受天理良心的谴责,也不认父亲。

  此后刘玉娘虽然当上了正宫皇后,但却是“恶妇令夫败”。两年后,李存勖被判军流矢射中时,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又有聪明的决定,不但不去看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浆。拔箭之后,喝水还有活的希望,喝酪浆是非死不可。刘玉娘收拾收拾金银财宝,跟皇弟李存渥双宿双飞,率领七百人的骑兵卫队,逃到太原。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戕。


金朝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27、金朝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金朝海陵王皇后,
是斜也的女儿,性柔顺,颇宽厚,不问政事,从而在海陵王荒淫无度的情况下,保住了地位和性命。但是这位小心翼翼的夫人最后还是在后一个皇帝手中死于非命 。


轩辕皇帝正妃的嫘祖

  28、帝正妃嫘祖

  传说为轩辕皇帝正妃的嫘祖,
是中国5000年前养蚕缫丝的发明者,由“中国圣母”之称。


夏禹妃女娇

  29、夏禹妃女娇

  女娇:随着近年地下文物考古的进展,华夏的历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大禹王国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确立,
大禹的精神几成华夏民族精神之发端,但我们在歌颂大禹、赞美大禹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娇的作用和贡献。

  《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们伟大的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多么美丽的姑娘呀。她不但美貌,更兼贤惠。作为伟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与牺牲的自双重考验。

  最美丽的姑娘也栓不住大禹治水的心。果然,婚后的第四天,我们的大禹就要告别新婚燕尔的娇妻,踏上治水的征程。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载不回还",10月怀胎的艰辛,女人最难熬的苦难都降临女娇的身上。儿子出世了,不见自己的父亲,就哇哇啼哭,“儿呀儿,你不要哭不要闹,待到洪水退去时,你爸爸就......"

  这样苦闷的心情反映在女娇的《候人兮猗》歌里,《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兮”“猗”是虚词,相当于“啊啊",充分表达了女娇盼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正所谓“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大禹治水的成功,有女娇这位贤内助作出的牺牲。这样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真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之始。

  终于盼来了夫君,这时的大禹,正忙着计功呢。水已退,功巳毕,但百业待兴。有人见大禹工作劳累,就献上了新发明的加饭酒,大禹喝了果然解乏通气,但也同时发现这美好的饮料,还能乱性,便即刻下令禁止滥饮加饭。在这样的字里行间,难道读不出女娇贤惠的影子来吗?

  试想,如果女娇不这么“贤惠”,我们的大禹还能成为英雄吗?


夏桀妃妹喜

  30、夏桀妃妹喜

  中国历史上,
第二位死于非命的皇后是施妹喜女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

  姒履癸是前文所述的姒文命先生第十四代后裔,夏王朝在姒文命先生手中建立,历时四百余年,到了公元前十九世纪八O年代前一八一九年,姒履努先生登极。他登权时几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管年龄多么小,他在宝座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五十四年足够他成长啦。五十四年中他干了些啥事,一片空白,只知道三十四年后,公元前十八世纪一O年代前一七八六年,他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在信史时代之前,部落名称上往往冠以“有”字,我们推测,这个“有”字应该是一个语助词,限后世的“阿”字一样,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有施都落”者,“施部落”也。施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夏政府的军队,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施部落酋长选择了屈膝,他向夏政府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她的名字只一个“喜”字,所以她应称为“施喜”。当时人把它简化,称为“妹喜”,这就跟后来人们称“皇姑”、“皇妹”一样。盖酋长属于贵族阶层,贵族的姓,小民是叫不得的也。


西楚霸王姬虞姬

  31、西楚霸王姬虞姬

  虞姬(?—公元前202),
秦末人,史称名虞,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即当时垓下战场的一隅 。


西施

  32、西施

  西施,
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魏文帝皇后甄洛

  33、魏文帝皇后甄洛

  东汉末年,
诸侯割据,曹操于官渡(今河南省内)击败袁绍,袁绍寡妇甄洛亡命于战乱之中。其时,曹操爱子曹植(子建)于戎马间隙,慕名来至河南洛神祠,偶遇藏身在此的甄洛,既惊其艳丽,又虑其归途受阻,遂赠白马助甄洛逃返邺城。甄洛临行留赠玉珮一块,酬谢赠马解危之谊。

  不久,曹军攻破袁绍老巢——邺城,曹植兄长曹丕(子恒)闻甄洛美貌,欲娶她为妻。不料,恰逢曹操至袁府祭奠,见甄洛丽质无双,亦有意纳之为妾,及至曹植赶到与甄洛重逢,两人虽心心相印情意欢洽,却不知风波将起矣。

  果然,数日后,为名正言顺得到甄洛,曹植于铜雀台上大宴群僚,意图在“以文为媒”借口下得到甄洛,机敏的甄洛虽巧妙地打消了曹操的奢望,却被迫落入曹丕的圈套:曹操采纳了河北富豪崔琰的主意,将崔琰侄女许配给曹植,而将甄洛再嫁给曹丕,使一对有情人活活生离。

  但攻于心计的曹丕并不因此罢休,他见曹操晋爵魏王后,有意立曹植为太子,越发妒火中烧,终于在曹操命曹植率师南征之日,,借甄洛之手灌醉曹植,激怒曹操以贻误军机罪名将曹植贬谪。

  曹操死后,曹丕废汗立魏,成了大魏皇帝。但曹植的存在,无论是文才,爱情乃至权位的巩固,无时不在折磨着曹丕,他决意在重阳赏菊之际毒害曹植。

  甄洛自曹植酒罪被贬后,负疚之心无时或释,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档发现曹丕欲以毒枣杀害弟弟的暗谋后,毅然舍身相救,保护曹植。曹植虽以他的“七步诗”幸免于死,但被谪贬到更远的逢地——雍丘。其时,甄洛也因触怒曹丕而被赐死。曹植闻讯痛不欲生,在深切的怀念中,他仿佛又看到了心爱的甄洛披霞踩露,似神若仙地翩翩而来……


文成公主

  34、吐蕃松赞干布大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
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


唐中宗皇后韦氏

  35、唐中宗皇后韦氏

  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氏(?~710),京兆万年(今陜西长安)人,中宗(李显)为太子时,立为妃。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在流放生活中,韦氏患难与共, 排解了中宗的悲愁惶惧情绪。中宗发誓如能复位,定任她所为,不加禁制。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每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传说三思与韦后﹑婉儿私通,韦后的爱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子武崇训,恃宠专横,权重一时。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

  武三思通过韦后和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一批趋炎附势的官僚集在他门下,其中有五人特别卖命,被称为“五狗”。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经常侮辱重俊;武三思猜忌重俊,武崇训唆使安乐公主请中宗废太子,立她为皇太女。重俊甚为不平,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

  安乐公主恃宠,骄恣专横,势倾朝野,她曾将自己草拟的诏敕,掩住正文,请中宗在文后签署,中宗竟不看诏文,笑而署敕。她和长宁公主(亦韦后所生)﹑昭容上官婉儿等都仗势弄权,卖官鬻爵。受钱三十万即自己写好封官墨敕(不盖官印),不经宰相审议签署,斜封交中书省执行,称为“斜封官”。当时,以员外同正﹑试﹑摄﹑检校等名义授官的,就有几千人。她们又大肆营建第舍,穷奢极欲。安乐公主强夺民田作定昆池,方圆数里;一幅织成裙,值钱十万。中宗﹑韦后和公主们又多建佛寺,劳民伤财。其时后突厥攻掠陇右;西突厥别部突骑施部攻陷安西都护府,断安西四镇路。内地则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唐玄宗贵妃杨贵妃

  36、唐玄宗贵妃杨贵妃

  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历代名女栏目  进入历代名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