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 著


  俞平伯(1900─1990) 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浙江省视学、浙江师范国文教员,上海大学、北大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一度赴英、美,均不久即返。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院校教授。曾加入过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提倡过“诗的平民化”。 1922年 1月,曾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出现的诗刊《诗》月刊。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俞平伯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红楼梦辨》(1923年初版,1952年修正后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根据192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红楼梦辨》校录。

顾 序 引 论
上  卷
(一)论续书底不可能 (二)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
(三)高鹗续书底依据 (四)后四十回底批评
(五)高本戚本大体的比较
中  卷
(六)作者底态度 (七)《红楼梦》底风格
(八)《红楼梦》底年表 (九)《红楼梦》底地点问题
(十)八十回后的的《红楼梦》 (十一)论秦可卿之死(附录)
下  卷
(十二)后三十回的《红楼梦》 (十三)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
(十四)《读红楼梦杂记》选粹(附录) (十五)唐六如与林黛玉(附录)
(十六)记《红楼复梦》(附录) (十七)札记十则(附录)

 

作者简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红学资料栏目  进入红楼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