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的艺术特色可从造型、装饰图案和反映的思想感情三部分去理解:三者的紧密结合所形成的艺术特片使中国风筝在世界风筝独树一帜。
风筝作者从设计开始就兼顾着造型、色彩与纹样的统一,考虑风筝的远观效果与近观效果。中国传统风筝中有许多固定的题材,它们的造型与色彩在流传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了各地风筝的独特风格。
北京地区的传统风筝是沙燕,取材于自然界中展翅飞的小燕子形象。沙燕风筝在造型上夸张了燕子展翅的动态,强调翅膀的力量与剪刀形尾翼的舒展;又使之符合风筝结构和科学原理。沙燕的装饰图案同样源于小燕,夸张地表现眼睛和爪子的形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极强烈的装饰性。
沙燕风筝的基本形态还有多种变化——“肥燕”、“瘦燕”、“雏燕”、“比翼燕”。民间艺人在创作沙燕风筝过程中赋予它丰富的情感,注入了对人生的赞扬与肯定。北京的民谣说:“肥比男瘦比女,雏燕是孩童,双燕比夫妻。”试将这四种沙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各自的特点。肥燕雄伟劲健、翅膀、头腹、尾部宽大饱满,象征着男性气质。瘦燕则处处修长、纤细,表现出女性秀美与柔弱的特征。雏燕形体丰厚稚拙、憨态可掬,无疑是个天真无邪的胖娃娃。这四种沙燕的象征意义存在于相互对比、相互衬托之中,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各自的鲜明特征与明确的寓意。沙燕所具备的浓郁的人情味无疑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沙燕风筝的装饰纹样有单色和彩色两种。彩色沙燕风筝是先用墨线勾画眼、嘴、爪、翅等主要结构,然后填画各种彩色图案,变化极为丰富。最常见的方式是在沙燕风筝的两翼上加绘图案。蝙蝠纹样是沙燕风筝使用最多的装饰纹样,如“五福捧寿”、“洪福齐天”、“多福多寿”、“福寿绵长”、“福寿双全”等,蝙蝠纹还可以经过变形装饰在沙燕的尾翼、腹部,甚至被用来替代沙燕的嘴(喙)。
除蝙蝠纹样之外,许多传统图案都被用来装饰沙燕,如在翅膀上画白鹤则称为“白鹤延年”,绘九条龙则称:“龙生九种”,绘狸猫、蝴蝶和牡丹则称为“耄耋富贵”,绘梅、竹、菊则称为“四君子”……。
沙燕风筝的胸腹与尾翼之间也是一处装饰重点区域,俗称“腰节”。多用二方连续图案分多层描绘,分几层即叫作“几道腰节”,如绘有三层二方连续的图案就叫“三道腰节”,绘五层就叫“五道腰节”。腰节节胜利图案多取传统纹样如“万不断”、“拐子龙”、“云钩”、“回文”、“莲花瓣”、“方胜”、“盘肠”、“如意钩”等,腰节图案集中紧凑,衬托出沙燕的白色胸脯与尾巴,并形成明确的节奏感。
沙燕风筝中的另一种著名装饰方法是“反画法”——即将一只规范的单色沙燕图案反画而成。这种画法就像制作照像底片一样,把原来深色的地方画成浅色,把原来空白的地方画成深色,于是出现了北京沙燕风筝的又一个品种——“黑锅底”。黑锅底是指用黑色描绘的沙燕,如改为用红色或蓝色则称为“红锅底”和“蓝锅底”。
用写实的手法来摹仿动物造型的风筝是另一重要流派,最为常见的风筝有鹰、燕、白鹤、锦鸡、蜻蜓、蝴蝶等。因这些形象的外形与风筝的造型十分接近,均有两只张开的翅膀,放飞时特征明确,远观效果好。在描绘时力求逼真生动,例如画老鹰时,要一根一根地把羽毛交待清楚,一丝不苟;画蜻蜓时,认真地描绘翅膀的脉络走向,表现出那些纤细的网络。这一类风筝直观简洁,符合中国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因此,写实类风筝有广阔的市场,数量也多,影响很大。
写实风格的风筝图案与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方法一样,以线描,勾勒为主要手段,然后填染彩色。许多风筝本身即是一幅精美的工笔重彩绘画作品。
人物风筝由于受到风筝造型的制约,必须添加背景图案,以使画面充满风筝的两翼,常用的背景纹样是云纹、花卉、海浪和飘带。如“天女散花”、“孙悟空”、“钟馗”等风筝都在描绘主体造型的同时加衬浓密的云纹。
物品风筝在民间也很流行,常见的有“扇子”、“宫灯”、“八卦”、“鼎”、“雨伞”、“花篮”等;也有以宝塔、亭阁、萝卜、白菜、水果等为风筝的。除如“八卦”、“宝塔”等风筝具有固定程式之外,其它多数品种均为作者即兴创作,没有固定的格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代新文体生活的不断丰富,风筝所表现的题材也在不断增加,如深受孩子们喜欢的“阿童木”、“一休哥”、“米老鼠”、“黑猫警长”等动画片中的形象也成为风筝的表现对象,“飞碟”、“机器人”、“登月火箭”、“人造卫星“等当代科技形象也成为风筝的新款式。
中国风筝的主要装饰方法是手绘,或先糊后画、或先画后糊。在民间艺人的专业生产过程中,也有人采用木版水印方法来完成装饰纹样——先把风筝各部分的图案分解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刻成一小块木版,把裁好的纸分别印好,最后再糊上去。绘印结合的方法是先印出图案的轮廓,糊好后再填染颜色,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并有特殊的装饰风格。
中国风筝作为一门特殊的民间艺术,联系着绘画、扎制、自然科学、民俗风情及文体娱乐等诸多的方面。因此,人们从各个角度对风筝进行研究:可以从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研究风筝的艺术风格、造型、色彩及装饰特点;也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风筝的放飞原理和开发风筝的实用价值;也可以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风筝的民俗意义;还可以从体育健身的角度来研究风筝为人类提供的健身作用……这众多的研究课题是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仁人志士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