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品种极为丰富,要想尽数统计清楚很不容易,也许根本办不到。简单的办法是把风筝按一定标准划分成几大类,从而对风筝的主要品种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一)根据风筝的造型、按照其表现的题材内容可分为下述几类

   1、鸟形风筝 如鹞、鸽、凤凰、仙鹤、大雁、鹦鹉等等。

  2、虫形风筝 如蜻蜓、蝉、蝴蝶、飞蛾、瓢虫等。

  3、水族风筝 如青蛙、金鱼、鲶鱼、双鲤鱼、螃蟹、蝌蚪、龙虾、海贝等。

  4、人形风筝

  包括各种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戏剧人物,如孙悟空、老寿星、关公、张飞、钟馗、和合二仙、刘海、许仙、白娘子等,其中还包括各种戏剧脸谱风筝。

  5、文字风筝 如双喜字、福字、寿字、“杏花天”、“天下太平”、“富贵非所望不忧贫”等。

  6、器形风筝 如花篮、扇子、鼎、炉、钟、宫灯、宝剑、花瓶等。

  7、几何图形风筝 如瓦片、菱形、八卦、五角星、六角形、圆形等等。

  (二)按照风筝的构造分类,可分为七种

  1、硬翅风筝 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的风筝,如沙燕等。

  2、软翅风筝 用一根竹格支撑翅膀上沿,翅膀上沿不设竹条,放飞时,翅膀下沿随风飘荡,故称软翅风筝。

  3、拍子风筝 造型基于平板形的风筝。

  4、直串风筝 由若干个单元联接成串的风筝。

  5、桶形风筝。

  6、半挑风筝。

  7、软风筝。

  (三)按照风筝的功能分类,可分为四类

  1、玩具风筝

  造价低廉、简单结构的风筝,除娱乐之外没有特殊的功能。这一类风筝流传广泛,是中国风筝中花色最多、变化最丰富的品种,其中不少品种已固定为商品。

  2、观赏风筝 这类风筝注重装饰工艺,有精美的造型、考究的装饰图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除放飞之外,又作为室内陈设用来装饰点缀生活环境。

  3、特技风筝 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风筝。有的可以上下翻飞,进行空中角斗;有的可以在空中变色;还有的可为科学研究进行各种空中试验。

  4、实用风筝

  这类风筝专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设计,能用来进行空中摄影、通讯、救生、探测等,也有的用来充当无线电天线或牵引车船;在沿海地区还让风筝携带宣传品自空中散发。

  (四)按照风筝的艺术风格可将风筝分为三类

  1、宫廷风筝

  宫廷风筝是专供达官贵人,朝廷命臣遣兴的玩物、艺人按要求制作,精细华贵,不惜工本,造型与装饰均繁褥、侈糜。这种风筝流传民间后对民间风筝的风格也产生过一定影响,现在多称为“传统风筝”。

  2、民间风筝

  多为劳动人民自制和在由专业艺人所制作的商品风筝。造价低、造型结构简单,设色粗犷明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北京、天津、山东潍坊、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及江苏南通等地都是著名的民间风筝产地。

  3、当代风筝

  这是在继承传统风筝、民间风筝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新型风筝,艺术风格上保持了中国民族特色,吸收了传统的结构手法及装饰,但又以当代新鲜事物为题材,如“火箭”、“飞机”、“人造卫星”、“阿童木”、“黑猫警长”等等。其性能、结构也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并运用现代材料如合金骨架、尼龙绸、塑料薄膜等制作风筝,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五)介绍以几种玩具风筝

  1、硬翅风筝

  风筝的两翼用两根横竹条形成构架,与躯干联结,两翼既不能折叠也不能拆卸,这样的风筝为硬翅风筝。翅膀在两个以上的称为“多硬翅风筝”,如“宝塔”,就有七个硬翅,“双喜字”则有三个硬翅。硬翅风筝在全国各地极为多见,是玩具风筝中最为常用的结构之一。其中以北京地区的“沙燕”最为典型。沙燕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扎成,头和腹部由一根长竹条对折弯曲而成,尾部是两根竹条交叉,这些部件捆扎在一起构成了沙燕的骨架。硬翅风筝的骨架尺寸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其整体尺寸比例应为正方形,即总长与总宽相等。其中头部长度为一个单位,即总长的1/4;腹部为两个单位,即1/2;尾部也是一个单位,即1/4;每个单位均为一个正方形;而翅膀膀条的1/7为腹部的宽度。这样,只要先确定了膀条的长度,其它各部的尺寸就很容易求得了。硬翅风筝中还包括“米字硬翅”,即在“米”字形主干上安装硬翅,构成骨架,外轮廓则需按照题材造型烤弯细竹条捆扎在架子上,最后糊纸。米字硬翅在完成时,周围所有边缘均有竹条支撑。

  硬翅风筝较之各类风筝要简洁、牢度好,适应性强,在民间玩具风筝中非常普及。

  2、软翅风筝

  这一类风筝的翅膀只有上面一根竹条,下沿轮廓由面料构成,可随风飘荡,如鹰、蝴蝶、蜻蜓等多为软翅风筝,软翅风筝的翅膀可以将下半部折叠。也有的可以拆卸。面料多用质地薄软的丝绸或韧性好的纸张,以免在翅膀随风抖动时破裂。软翅风筝表现力较强,适宜于昆虫、禽鸟等题材,放飞时可呈现迎风抖动翅膀的效果。

  3、拍子风筝

  造型几近于一块平板的风筝即为“拍子风筝”,如“脸谱”、“鼎”、“蝉”等。拍子风筝又分为“软拍子”和“硬拍子”两种。硬拍子中最为典型的作品是传统题材的“八卦”。外框是竹条扎制的两个正方形,套叠为八角形,中间加十字骨架,整体造型为规整的平面,不需要绷线,平板无曲面,因而需要较强的风力方能放飞。为了增强稳定性,硬拍子风筝的尾穗均较长或较重。“软拍子”也是平面造型,骨架结构简单,下沿轮廓不用竹条支撑,放飞时使用绷线把平面绷成向后弯曲的弓形,同时也需较长的尾穗或长尾巴。软拍子下部可以折叠或卷在上沿骨架上,便于携带和运输。拍子风筝表现力和适应性都很强硬态度,各种器物、文字、几何图形都可用拍子来表现,但其尾部较长,容易损坏整体构图,因此需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好尾部造型。

  4、长串风筝

  长串风筝俗称“蜈蚣”,由许多圆片连缀在一起,前面装有头,如装龙头则称为“龙头蜈蚣”或称为“龙筝”。长串风筝的每一个圆片称为“一节”,最少的20节,多者可达150节。圆片均用竹条弯成圆形,然后糊纸彩绘。每个圆片均装有一根贯穿直径的细竹条,俗称“蜈蚣腿”,蜈蚣腿的长度一般为圆片直径的3倍,腿的两端还需扎鸡毛或纸穗。单个圆片称为“蜈蚣桄儿”。把若干蜈蚣桄儿连成一直串,长串风筝即告成功。前面的蜈蚣头有扁平的,也有立体的,多用竹条扎成骨架瑞糊纸彩绘,并安装可以转动的眼睛。

  每个蜈蚣桄儿分为三部分上色,上部用深色涂染,是蜈蚣的脊背,下部是白色的小半圆,以形成蜈蚣的肚皮,中间部分填染彩色。把这些绘好的蜈蚣桄儿连成长串后,放入高空,就是一条深脊白肚的蜈蚣。

  长串风筝的制作要领主要体现于连结蝇桄儿的技术上,每个桄儿的纵向度均应大于120°,形成稍向前倾的状态;横向则要求每个桄均为180°平行,放飞后呈“塌腰翘尾”的造型。长串风筝凌空飞腾时气势宏伟、姿态险峻,是中国传统风筝中的著名品种。

  5、拆装式风筝

  拆装式风筝的各部件分别制作,放飞时依靠各部关节组装成形,用完后仍可拆卸,便于携带保存。前面所说的软翅风筝、拍子风筝都可以制成拆装式。相对而言,拆装式风筝的工艺要复杂一些,需要认真设计组装关节的接合部,一般常用榫、卯、插、梢、套等方式使部件结合牢固,又有些品种需要使用铁皮、铅丝、小纸筒、合页等附件来达到设计要求。最有名的拆装式风筝是天津市“风筝魏”家族所制的各式风筝。

  6、简易风筝

  简易风筝指那些群众自行设计制作的风筝,品类极多,均为省时省料简便易行的玩具风筝,常见的是“瓦片”、“菱形风筝”、“桶形风筝”等。菱形风筝最为简便,仅用两根竹条交叉成十字形,横向竹条勒成弓形,糊纸安尾即成简易风筝。在民间相传极久,儿童间相互模仿蔚然成风,但很少成为商品。

  (六)风筝的特殊装置

  为了增强风筝在放飞过程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设计试验风筝的特殊装置。早在唐代,风筝已成功地安装了琴弦,创造了发声效果。以后历代都有新的设计,使风筝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加丰富完善。主要的装置是指发声装置、发光装置和“送饭的”。

  发声装置包括风琴、笛哨和锣鼓。风琴是用竹条制成弯弓,以丝线或薄片制成琴弦,俗称:“琴绦条”。把弓与弦都装在风筝上,放飞时因风吹动琴弦而发出声鸣。风琴适用于1.7米以上的大风筝,琴绦子可分为二道、三道、四道等多种,琴绦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声的高低亦不同。所以装置三道、四道琴绦的风琴会发出带有共鸣的音响。也有的风筝绑缚竹笛或哨子,同样能发出悦耳的音响。

  另一种发声装置叫“背锣鼓”,用竹条扎成锣鼓架子,架上悬挂小铜锣和皮鼓,并装有带风轮的“拨片”和鼓槌,风轮转动时带动拨片拨动鼓槌,即可击响锣鼓。放入高空后,有锣鼓声从天而降,十分有趣,但因受到风筝装载能力的限制锣鼓不能太大,所以音量较小。背锣鼓的风筝常在傍晚开始放飞,待夜幕降临,更深人静的时候方能体察出它的妙处。

  风筝飞升到天空后,利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彩纸片、彩纸条或纸花沿风筝线送上高空,到达风筝旁边时触发机关,彩纸或纸花就会凌空抛撒下来,纷纷扬扬满天飘散,景象奇特壮观。这种装置被称为“送饭儿的”,犹言给风筝送去口粮。“送饭儿的”构造较为复杂,包括竹架、“饭盒”、翅膀和触发机关。竹架上装有可张开、闭合的翅膀,开式类似硬翅风筝;“饭盒”是一个装有活底的小纸盒,彩纸片就装在饭盒里。风筝放上高空稳定后就“挂”在那里了,这时,在风筝线的下端装上“送饭的”,翅膀张开借风力沿线上升,直到触动风筝下的横杠,引动机关动作,纸盒的活底打开,彩纸撒落下来,与此同时,两翅闭合,“送饭儿的”就会沿风筝线滑落到放风筝人的手中。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给风筝“送饭”。将彩色纸片用纸或布裹成小包,用线捆好,在捆包的线上粘一枝点燃的香,按放飞时间计算好香的长度。放飞到一定时间、香火燃断捆包的线,小包散开,其中的彩色纸片即自空中撒落。

  还有一种给风筝送灯笼的装置,构造原理与“送饭儿的”相似,用一只点燃的小灯笼代替饭盒,届时就会把灯笼送上高空,也有的要把一串小灯笼送上去。送灯笼一般要在傍晚,待风筝“挂”定之后,夜幕降临,这时把点亮的灯笼送上夜空,极为有趣。

  为了增强风筝的竞技性,民间早已创制了竞技风筝,即用风筝进行空战,以绞落对方的风筝为胜。许多地区都流行这种风筝,其中又以西藏自治区的竞技风筝最为典型。大多采用正方形或菱形的硬拍子风筝,在风筝线上用胶水粘满玻璃渣子。比赛时,自由组合搭配对手,并推举出裁判员。风筝放飞到一定高度时,裁判员宣布“角斗开始”,双方即施展技巧发起攻势。选手分别操纵自己的风筝在空中摆动、旋转、升降、航行、冲撞、扰乱对方的风筝,或用粘满玻璃渣子的风筝线“锯”对方的线,直到其中一方的风筝“击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游戏栏目  进入游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