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起源于南北朝后期,后来被活字印刷代替。一千多年过去了,印刷术已经发展到了电脑照排和高速彩印的时代。而在我国藏区的德格印经院,现存着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几十位工匠在几十道工序的劳作中,用纯粹的手工技艺制作出一本本经书。

  传说,一个叫拉绒的人,用牦牛驮着自己精心刻好的经书木板,去奉送给德格土司登巴泽仁,在经过现印经院的地址时,牦牛受惊,经板散落在地上。因为这个暗示,登巴泽仁土司于公元1729年,在此动工修建了印经院,刚开始仅仅用来收集和储存大藏经《甘珠尔》书板。

 

  三百年过去了,经过历代德格土司的扩建,德格印经院中库藏的木刻印版,数量已达到32万块,包括典籍830余部,文献总字数5亿之巨,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而成为整个藏区最大的印经院。

  今天的德格印经院,不但是收藏古老印版的图书馆。还因完备地保留着从刻版、造纸到印刷的全部生产工艺,而成为活态的藏族文化遗产。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文化栏目  进入民族巡礼专题 进入文明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