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在我国起源最早,应用最广,可称作一切工艺之母。古代雕刻在未成形之时,人类只知道在石堆上置供献品,以祭其所崇拜之神。其后逐渐在粗大石柱上施以细工,作成一种形象,以代表祭拜之神,此即雕刻的起源。雕刻的性质,最初只带有装饰性,仅求模仿自然,以后渐有为表扬功德,传于后世,带纪念性、表现人物容姿的雕刻。又经长久的历史发展,成为今日的雕刻艺术,在呆板的自然物之上塑造出艺术形象而给以生的活气。

  在我国的雕刻艺术发展中,各个时期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以朴拙生动的捏塑动物为器身的史前陶器,以纹饰雕刻奇诡、器形塑造沉稳的商周青铜器;秦汉时代使用阴刻、阳刻等多种线刻技法雕刻而成的画象石、画象砖以及大量的木俑、陶俑和陶塑、石雕动物;魏晋南北朝气韵生动的大型石雕、彩塑佛教造像,以及陵墓前生气十足的石雕“灵兽”;隋唐时代雕塑技艺更为精湛的石窟艺术和灿烂华美的三彩明器;宋元明清精美绝伦的瓷塑、竹雕、玉雕、木雕、漆雕、根雕、象牙雕、泥捏塑等小型案头陈设品及工艺品等等,无数不朽之作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构成了民族延续河花尽、成就辉煌的雕塑历史。

  雕刻的种类很多,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特殊,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常见的如石雕、玉雕、木雕、竹雕、根雕、瓷雕、冰雕等,特殊的如食品雕刻、果蔬雕刻、花卉雕刻以及微雕等。本辑试图较全面地收集我国的雕刻工艺,不求深入细致,只是通过简单的介绍及作品赏析,对我国的雕刻工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石 雕

  精美的玉挂   摆 件
 我国石雕艺术概述   已逝的繁华  竹雕工艺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南国瑞玉  明清竹雕流派
 画像石   再生宝衣   嘉定派竹雕
  画像石的分布   怡神玉枕   金陵派竹雕
  孝堂山画像石   神话故事   浙派竹雕
  嘉祥山汉画像石   神人仙酒   徽派竹雕
  徐州东汉画像石   走向生活   其他竹雕名家
  武梁祠画像石   此杯只应天下有  竹雕收藏鉴定
  两城山画像石   开阔的胸襟

牙 雕

  南阳汉画像石   皇帝的御带  牙雕的发展历程
  陕北东汉画像石   世风的转变   牙雕艺术的起源
  安丘画像石   仿古精品   商周时期的牙雕
  射阳石门画像石   猎 鹰   秦汉时期的牙雕
  沂南画像石   醇酒美瓮   隋唐宋元时期的牙雕
  东汉曼衍角抵和水嬉画像石   皇帝大婚的吉祥物   明代的牙雕
  南阳画像石   东方之竹   清代的牙雕
 中国四大石窟   琢玉之义  牙雕的种类
  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过程   创 造   立雕类
  敦煌莫高窟  古玉种类   用具类
  云冈石窟  玉器雕刻概述   文房类
  龙门石窟  中国五大玉种简介   陈设类
  麦积山石窟   1.蓝田玉   佩饰类
 大足石刻   2.南阳玉  牙雕的技法
 青田石雕   3.酒泉玉   惟妙惟肖的圆雕
 寿山石雕   4.岫岩玉   意到神会的浮雕
 惠安石雕   5.和田玉   出神入化的镂空透雕

砖 雕

木 雕

  纤巧仙工的劈丝编织

玉 雕

 木雕艺术概述   以小胜大的微型雕刻
 玉字杂说  民间木雕   异彩纷呈的镶嵌茜色
 玉意详解

根 雕

角 雕

  1.吉祥如意类  根艺的发展史

冰 雕

  2.长寿多福类  根雕艺术的派别  1.圆雕
  3.家和兴旺类  常用根雕树种  2.浮雕
  4.安宁平和类   南方根料  3.透雕
  5.事业腾达类   北方根料

料器雕刻

  6.辟邪消灾类  根艺工具

瓷 刻

 中国玉器源流  根艺创作过程

叶 雕

 中国玉雕发展历程   1.选材

贝 雕

  孕育期——新石器时代   2.构思

煤精雕

  成长期——夏商西周   3.加工

椰 雕

  演变期——春秋战国   4.着色上漆

雕 漆

  发展期——秦汉六朝  根雕构思技巧  北京雕漆
  繁盛期——隋唐宋辽金   一、观察  甘肃雕漆
  鼎盛期——元明清   二、想象  陇中雕漆
 例说中国玉雕渊源与发展   三、灵感

微 雕

  君子风度  根雕命名  寿山石微雕
  龙之故乡  根艺作品欣赏  核 雕
  财富与兴旺

竹 雕

 苏州微雕
  大地为宗  竹雕的发展历程  发雕作品欣赏
  雍容的贵妇   竹雕的起源

其它雕刻

  凤之始者   先秦的竹雕  蛋 雕
  尊彝奇珍   汉唐的竹雕  泡沫雕刻
  惊 鹿   宋元的竹雕  泡沫雕刻
  玉之精神   明清的竹雕  果蔬雕刻
  双龙乐舞  竹雕的种类  水仙雕刻
  最早的气功记录   实用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雕塑栏目  进入工艺专题 进入雕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