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茶具
茶香缭绕。自“茶圣”陆羽著经推广,历经千余年青翠欲滴,滋人心田。时至清末而入民国,茶艺中的文人雅士啜饮情趣渐渐逊色于地域、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大众化风尚。 一杯香茗,能使渴者滋润,困者提神,烦者舒解,所以品茗由一种雅文化自然演变为既雅亦俗(通俗)的大众文化。它由家居敬客、聚会共饮发展到茶楼对茗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以茶待客礼俗。 茶楼、茶肆文化是近、现代茶文化的主角。 旧时有一副茶馆对联道尽其中奥妙:“来不请,去不辞,无拘无束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道短自由天。”茶楼、茶馆的作用不只在于品茗喝茶,妙处还在于朋友聚谈,买卖生意,交流信息。更有一班闲客,手提鸟笼,怀揣鸣虫,到这里听戏品茶,消磨时光。小茶馆实在是个大世界。 茶楼的经营方式也因地而异,仅汉族地区就有苏、京、粤、川四大类型。苏式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品茗、观景结合式茶园,有一种荷塘鱼池、曲径通幽般的典雅之美。京式,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喝茶、听戏兼容方式,使人耳畔如闻京韵大鼓、京剧清唱等地方曲艺,啜饮与说唱韵味相互交融。粤式,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品茶与美食相结合的类型,广东人的喝早茶、午茶实际上是喝茶、吃点心、聊天交流信息的组合。川式,则是喝茶闲叙类型,似乎是最合乎喝茶本意的。当然,也有无法归入这四类的或兼而有之的类型。总之,茶到此时,早已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 少数民族的茶俗更有特色。侗族的打油茶,系用茶叶、果仁、油盐一起煮成的茶汤。土家族的油茶汤,是用茶油煎茶叶、花椒,加姜丝、核桃、猪杂碎、花生、粉条等做成的八宝汤。宁夏回族则以茶叶、红枣、芝麻、核桃仁、葡萄干等加糖泡成的盖碗茶来敬客。当然,严格说来这些与纯粹品饮茶叶茶是有所区别的。 茶具艺术到了近、现代,呈现出中西合璧、百态毕现的局面。尽管原有的种茶业、制瓷业受到不利影响,走着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但作为一种文化习俗的体现,茶具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丰富多彩。
中文名称: 石雕茶具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现代
质地类型: 石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近现代茶具
主题词或关键词: 盘 石雕
辅助分类项: 茶具
我国很早就有石雕,但多以建筑雕刻、陵墓雕刻、宗教造像等艺术形式存在。取石头雕刻成茶具,是一种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创新。石茶具的题材非常丰富,大多源于现实生活,有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皆可入石。
石壶是石制茶具的一大宗。重于实用性的石壶,在取材方面注重石质的内在结构,质地要细腻,保温性要好,还要易于清洗以有利于人体健康。一般选用板岩、灰岩作茶壶质材。而作为纯观赏性的石壶,则讲究纹理、色彩、图案,主要是一些珍贵稀少的奇石,如昌化石、鸡血石、寿山石等。
石茶具的制作,重在选材和设计。从开采出来的形状各异的石块中,根据自己需要,用机器裁下所需部分。选材时要仔细观察,注意选取没有裂缝、杂质的质材。接着,是设计构思,要根据不同的形状、纹理和图案因材设计。目睹今人的许多优秀作品,往往在因材制作上下了功夫,造型上有仿古、仿生之作,色调上有酷似紫砂甚至难分彼此的。除去追循紫砂壶的风格外,石壶自然也有自己的特性,如天然纹理、质感等,这又是紫砂所不具备的了。
用石壶饮茶,当然远不及紫砂壶的效果,但物趣天成,别具一格,也是雅事。而用石头做盘,则更是独辟蹊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