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每年农历秋季九月初九日为民间的重阳节。重阳节亦称重九,因是九月初九日,有九九之数故称。而根据我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乃奇数属阳,九九双重,故重九又称重阳,由于是民间传统节日,所以历代以来,即称为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据《续齐谐记》所载,东汉时期.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在九月九日这一天,鼓动全家到附近的山头去登高,又在家中插了茱萸英,回家后全家人又聚集在一起饮菊花酿制的酒。邻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恒景说这样既能锻炼体魄,又可驱鬼辟邪。从此以后,人们纷纷仿效桓景,在每年重阳的这一天,成群结队去郊游登高,久而久之,相因成习,便逐渐形成一种“重阳登高”的风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真可谓源远而流长了。

  闽南古为闽越地,这种“重九登高”的风俗,是由南迁入闽居泉的中原人民带来的。据传晋代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贵族南迁入闽,散居于晋江沿岸一带,每到重阳时节.就到丰州西南侧的小山上,登高北望中原,以寄乡思,久而久之,这座山也就得名为“九日山”。黄柏龄先生的《九日山志》记述甚详。

  在历史上,每到重阳时节,文人骚客,词人墨士,经常饮酒赏菊,诗兴大发,信笔挥题,留下不少脸炙人口的好篇章,如唐代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篇,特别是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后来竟成为一句成语,而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思念的佳句。

  近年以来,我国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原则基础上,把古老的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把这个传统节日定为“老人节”,使古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新设立的这个“老人节”,目的是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尊老、爱老和养老”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也是传统美德中的“敬老尊贤”的具体化和现代化。每逢这个佳节到来,社会上就洋溢着一种尊老敬老和爱老的气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节日栏目  进入节日·习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