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博学多才,诗文尤负重名。王夫之推许他“诗体整健”(《永历实录·晏黄二刘列传》),由于饱经沧桑,历尽忧患,他的诗文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水夫谣》、《催粮行》、《获稻词》、《捉船行》等诗描写农民疾苦,《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沙边老人行》等诗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都堪称佳作。《扬州访汪辰初》一诗抒写作者暮年在他乡与故知相遇,慨叹时事,回忆往昔,颇见真情。钱澄之所作散文,编集时以《伯夷论》列为篇首,显然寓有故国之思。他诗集里的《孤雁篇》、《缚虎行》、《江程杂感》等篇,写得苍凉沉痛,感怀弥深。他前后诗风有所变化,但“屡变而不穷。要其流派,深得香山、剑南之神髓而融会之”(朱□尊《明诗综》)。“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冲淡深粹,出于自然”(韩□《田间文集序》)。他的诗继承了陶渊明、白居易等诗人的传统而有自己的特点。他在学术上也有根底。所作《田间易学》、《田间诗学》等,笃实有功力;《庄屈合诂》一书,则“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四库全书总目》)。
著作有《田间诗集》28卷,《田间文集》30卷,康熙斟雉堂初刻本,乾隆时禁毁,宣统二年重刻。《藏山阁集》诗14卷,文6卷,系崇祯十一年至顺治八年间作品结集,有海盐朱氏本,桐城萧氏本,光绪龙潭室印本。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