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化,享受生活
广告
·
合作
·
专题
·
注册
·
登录
文学
文化
艺术
城市
咨讯
欣赏
原创
图库
专题
收藏
·
首页
·
繁體
站内
·
专题
·
投稿
更 新
中国历代服饰大
一部人类服饰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古代服饰总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文化礼仪及道德规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联。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服饰文化是……
当前位置:
::e景苑::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文学频道
>
理论
>
常识
> 正文
现化汉语小知识
来源:
中国网
更新时间:2007-10-14 9:15:25
1、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
2、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它大约起源于
6000多年前
的原始社会末期。汉字是
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的人们创造的。
3、汉字包括三要素:
形
、
音
、
义
。
4、
六书
之说,是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学者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字形结构的规律,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部首定义,并举实例,对后世影响最大。
5、“六书”的名称和顺序是:一、
象形
;二、
指事
;三、
会意
;四、
形声
;五、
转注
;六、
假借
。前四种是
造字
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6、汉字的字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汉字中
形声字
最多。
商代甲骨文
7、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字
47000
多个。 8、汉字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种:
独体
和
合体
。象形、
指事
字多是
独体字
;
会意、形声字
多是
合体字
。如:日、月、上、下是独体字,景、岩、江、河是合体字。 9、汉字从古到今,先后出现过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等字体。
楷书
是现在通行的手写体和印刷体。
10、反切是中国古时候最常用的
注音
方法,主要特点是以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合成一个字的音。
11、古代汉字字音有四声,这四声是:
平、上、去、入
。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不尽相同。
12、古代中国人写诗歌都要求押韵。“韵”包括一个字音的
主要元音
和
韵尾
。凡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就是
同韵
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就叫
押韵
。
13、古代诗歌押韵的依据是
韵书
。最重要的韵书有
《切韵》、《广韵》
和
《中原音韵》
。《佩文韵府》是清朝康熙年代编辑的分韵编排的辞书,我们现在写作诗词还可利用它查寻典故,修饰词藻。
14、中国最早的字典是
《尔雅》
。《尔雅》的字是按意义分类的,全书共十九章。
15、中国按字的形体及偏旁编排的
第一部字典
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参考书。后代研究此书的人很多,最著名有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16、
《方言》
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作者是西汉的杨雄。全书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共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
17、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是刘熙写的
《释名》
,《释名》试 图找出每个汉字最初命名的原因。
18、中国的方言一般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南方言等
七大方言
。
《六书音韵表》
19、汉字由繁变简的四个主要途径:
“代”、“换”、“省”、“承”
。
20、汉语的书面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
“文言文”和“白话文”
之分,1919年“五四” 运动以后,白话文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资格。
21、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 以
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2、中国的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
普通话
”,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
华语
”。三种称说,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23、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
正式公布,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24、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19条明确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法律依据。
25、普通话有辅音
22
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母,ng则只能作韵母,不能作声母。
26、普通话里有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种声调。
27、音节是听觉中最容易分辩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说来,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如“飘piāo”是一个音节,“皮袄pi'āo”是
两个
音节。
28、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
声母、韵母和声调
三个要素。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如zhuāng(庄);ā(阿)。
永字八法
29、从韵头情况看,韵母可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类,通常合称
四呼
。
30、“他喜欢唱歌?”这句话,音调逐渐上升。“他喜欢唱歌。”这句话,语调逐渐下降。句子里这种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
语调
,也叫做句调。
31、汉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中历史悠久而又体制特殊的一种文字,它不是用字 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汉字属于
表意
文字。
32、现代汉字笔形主要可分为横、竖(ㄧ)、撇(丿) 、点(、)捺(ㄟ)、挑、钩、折八种,书法上用“永”字作为代表概括这八种主要笔形,因此有“
永字八法
”之说。
33、现代汉字中,除了几百个
独体字
外,成千上万的
合体字
都是由几百个部件按不同的方位关系逐层组合而成的。
34、1981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这是计算机汉字处理的一项重要标准。集内收字分为两级,一级字3755个,二级字3008个。这
6763
个字可以看作目前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
35、联合国大会于
1973
年12月18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36、汉字的表意性,具体表现在象、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上。如:“日”“月”是
象形字
,“上”“下”是
指事字
,“江”“河”是形声字,“武”“信”是
会意字
。
37、
象形
是描述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月、牛”等。
指事
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方法,例如“上、下、本”等。
38、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使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
会意
,例如“休、从”等。
39、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
形声
,如“洋(yáng)”字,从水(
氵
)羊声,说明“洋”字跟水有关系,发音是从“羊”字来的,因此“洋”的形旁是“
氵
”,声旁是“羊”。
40、现代汉字大部分是
形声字
,但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多数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例如,“约(yǖe)”和“钓diào”,声旁同为“勺(sháo)”,但发音各不相同。
41、
笔顺
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先横后竖(如
“十”
),先撇后捺(如
“人”
),从上到下(如
“花”
),从左到右(如“
林
”),从外到内(如“
同
”),先进后封(如“
回
”),先中间后两边(如“
小
”)。
42、1956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涉及的汉字称为“
简化字
”,这些字的旧有形式或其他异体字便被称为“繁体字”。
43、
错字
是指不成字的字,
别字
是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把“成绩”写成“成积”,“积”就是别字。
44、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如构成“亿”的有“亻”和“乙”两个。
部首
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典中的各部的首字,如“亿”字中的“
亻
”(立人旁)。
45、
词
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46、
短语
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47、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
词根
;加在词根后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如“桌子”里的“桌”是根,“子”是词缀。
48、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部分,词的意义部分即词义。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
49、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50、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联系的词叫同音词。
5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
52、反义词是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如:生—死 动—静 有—无 分散—集中 通俗—高雅 节约—浪费。
5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如“幽默”、“浪漫”、“模特儿”等。
54、有些词汇只在某几个或某个方言词使用,这样的词汇叫方言词,如闽南话、客家话使用的词汇。
55、成语是一种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具有稳定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如:废寝忘食、愚公移山、亡羊补牢、一干二净。
56、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如:走后门、天晓得、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57、歇后语是一种口头用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象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后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58、谚语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的句子,表示丰富的含义,谚语的结构整齐,常用对比组成句式,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冬天雪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59、表示人、地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孔子、老师、中国、乡村、飞机、桌子、小麦、西瓜等。
60、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如:说、发生、爱、走、读、考虑、耕种、支援等。
61、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聪明、干净、红的等。
62、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叫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如“一、二、三、四”;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通常由基数加“第”构成,如“第二、第三”。
63、量词又叫单位词,表示计算单位;物量词,表示人与事物的单位,如个、只、双、副等;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趟、遍、顿等。
64、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一双鞋、一副眼镜”;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走一趟、来一下、吃一顿、去一次”。
65、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可以分为以下三小类:
①代替人或物名称的词叫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第二人称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第三人称单数用“他”、“她”或“它”,复数用“他们”。
②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如“谁”、“哪”。
③指人或事物的叫指示代词,如“这个”、“那个”、“此处”、“彼处”等。
66、副词常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常用的副词有:很、非常、都、已经、忽然、到底、简直等。
67、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如: 河水 哗哗地流着;蜜蜂 嗡嗡地叫着。
68、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唉、啊、哎呀、哼”等。
69、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的词,如“和、而且、不但、或者”。
70、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的、地”表示两个部分的修饰、限定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如:灿烂 的阳光;慢慢地说;高兴 得跳了起来。
71、动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 进行中,“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如:他走着(正在走);他走了(已经离开这里);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过这里)。
72、语气助词主要有“的、了、吗、吧、呢、啊、呀”,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用在句子末尾。如:他会的(表示陈述);多美呀(表示感叹)
73、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
①告诉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陈述句;
②询问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疑问句;
③要求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祈使句;
④表达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这类句子叫感叹句。
74、陈述句句末用句号。肯定一件事,用“是”字句;否定一件事,用“不”、“没”、“没有”等。例如:他是个聪明的小孩;他没有告诉我。
75、疑问句句末用问号。根据表示疑问的情况,可以分成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76、是非问:这种问句常用语气词“吗”,回答时可以用点头、摇头的方式,或用肯定、否定作回答。如:这事你知道吗?
77、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样”等提问,要求对这些疑问代词作回答,如:谁叫他来的?
78、选择问: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希望选择一种回答,常用“是”和“还是”相呼应,也可以用语气词“呢”。如:咱们打篮球,还是打排球?你想学中医呢,还是想学西医?
79、正反问:用肯定否定并列的方式提问,要求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如:你是不是北京人?
80、祈使句的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祈使句也常用感叹号(!),有“命令、请求、劝阻、禁止”等不同语气。如:快把烟扔掉!
81、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表达某种感情的句子。如:真美呀!
82、以动词“是”作谓语的句子,叫“是”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是”+宾语。如: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否定的“是”字句的格式是:主语+“不是”+宾语。如:她不是大夫。
83、以动词“有”作谓语的句子,叫“有”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有”+宾语。如:她有一 辆汽车。“有”字句的否定格式是:主语+“没有”+宾语。如:她没有汽车。
84、“把”字句,表示对某人、某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并强调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影响。如:你把你的意见说一说。
85、“被”字句,说明某人、某事物受到某动作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口语里也可以用“叫” 或“让”表示。如:刘先生的画被买走了;我的自行车让小方借走了。否定句式是在“被”字前用“没(有)”,如:画没有被买走。
86、表示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在性状或程度上的差别的句子叫比较句。汉语里表示比较的方法很多,用介词“比”、“跟”,用动词“像”、“不如”等。如:他比我高;我没有他高。
8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有完整意义和一定语调的句子叫复句,它所包含的单句叫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88、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如: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义所在,偏句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如:风太大,所以比赛改期了。
89、在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四种。如:
阿里汉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很工整。(递进关系)
这是卧室,那是书房。(并列关系)
您明天动身,还是后天动身?(选择关系)
一下课,我就去你那儿。(承接关系)
90、偏正复句中,偏句与正句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等四种。如:
虽然他最近很忙,但是每天都按时锻炼。(转折关系)
由于天气不好,飞机晚点了。(因果关系)
即使你不愿意参加,也没关系。(让步关系)
不管你来不来,我们也要讨论。(条件关系)
91、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了解文意。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感叹号“!”,祈使语气可以根据语气强弱分别用感叹号或句号。
92、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 说话中断或口气的突然转换,如:今天我本来打算去一趟,可是——;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如: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破折号还可以表示注释,如:今天是中国人的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93、在运用语言时,把一些动物、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事物写得跟人一样,叫“拟人”。如:月亮笑弯了腰。
94、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它包含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95、比喻词有“象、如、若、仿佛”等的比喻是明喻,如:老师象园丁。
96、不用比喻词,而用“是、当作、变成、成了”等联接本体和喻体的是暗喻,也叫隐喻,如:老师是园丁。
对联
97、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句子叫借喻,如:我们热爱园丁。
98、对联,也叫对子,是指悬挂或雕刻在门边等处的联语,分上、下两联,竖写,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大体上对偶。
99、词典和字典是经常必备的解释疑惑、提供知识资料的工具书。
100、《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到目前为止收汉字最多的字典,按部首排检。
101、《新华字典》,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出版以来,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小型字典。
102、《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程度的读者使用。
103、《辞源》是阅读古书用的工具书,收词较广,除古今词语之外,还收有百科名词术语。
104、《辞海》是一部能满足多方需要的,兼收语文词语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综合性百科词典,词条按部首排列。
上一篇文章:
对仗/诗词格律知识
下一篇文章:
“爆满”还是“暴满”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
声明:
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
yihong930@163.com
·
常识
栏目
热点排行
现化汉语小知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它大约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汉字是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人们创造的。 3、汉字包括三要素:形、音、义。 4、六书之说,是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
文学风格流派介绍(二)
文学风格流派介绍(一)
古典诗词常用典故
文学理论常识(一)
文学理论常识(三)
现化汉语小知识
平仄/诗词格律知识
文学理论常识(二)
相 关
宋代的耀州窑及其青釉瓷
贯耳
清代杨彭年紫砂壶壶艺鉴赏
明·时大彬紫砂壶壶艺鉴赏
玉器知识
中国书画基础小知识
集邮知识
如何鉴定银元
儿童服装产品质量消费指南
西服选用法 教你挑选理想的西服
教你如何挑选到称心优质的鞋子
购买西服及时装产品应注意五点
衣物、纺织品七类污渍分类清洗法
图 文
现化汉语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