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先生,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1897年3月14日(旧历丁酉二月十二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北乡冠庄村。父名秉璋,县学生员,能书,为人忠直仁厚。母周氏,聪敏贤达。先生为长子,七岁时,母病故。潘家起初薄有祖产,因家境不顾,渐趋因顿。先生自童年起,就帮助家中砍柴、放牛、车水、耘田。冠庄西山的雷婆头峰,就是他和小伙伴们常去樵牧的地方。先生晚年,自号雷婆头峰寿者,即以寄托对家乡纯朴生活的深切怀念。

  潘天寿绘画作品以大笔粗线为主,是“大写意”。纵观他的作品,其用笔既果断而强悍,又静练而有控制,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他深入体会和吸收了古人的笔墨精华,又溶入了强烈个性,尤其是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笔墨传统......

作品欣赏

潘天寿花鸟册欣赏

·潘天寿作品:寿者所喜 ·潘天寿作品赏析:雨霁 ·潘天寿作品赏析:《记写雁璃山花》
·潘天寿作品赏析:《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作品赏析:《正午》(又名睡猫) ·潘天寿作品:朱荷
·潘天寿作品:龙山图轴 ·潘天寿作品:水墨山水图轴 ·潘天寿作品:焦墨山水图轴
·潘天寿作品:猫 ·潘天寿作品:小憩图轴 ·潘天寿作品:梅兰夜色图轴
·潘天寿作品:秋夜图轴 ·潘天寿作品:西风黄菊图轴 ·潘天寿作品:梅花芭蕉图轴
·潘天寿作品:梅月图 ·潘天寿作品:葫芦菊花图轴 ·潘天寿作品:携琴访友图轴
·潘天寿作品:睛峦积翠图轴 ·潘天寿作品:江洲夜泊图 ·潘天寿作品:青绿山水图轴
·潘天寿作品:兰菊图轴 ·潘天寿作品:秀竹幽兰图轴 ·潘天寿作品:石榴图轴
·潘天寿作品:鱼乐图轴 ·潘天寿作品:江南喜雨图轴 ·潘天寿作品:抱雏图轴
·潘天寿作品:雁荡写生图卷 ·潘天寿作品:黄山松图轴 ·潘天寿作品:小龙湫一角图轴
·潘天寿作品:梅鹤图轴 ·潘天寿作品:墨梅图轴 ·潘天寿作品:松石图轴
·潘天寿作品:鱼鹰图轴 ·潘天寿作品:读经僧图 ·潘天寿作品:水仙
·潘天寿作品:江洲夜泊 ·潘天寿作品:小憩 ·潘天寿作品:灵岩涧一角
·潘天寿作品:和平鸽 ·潘天寿作品:之江远眺 ·潘天寿作品:美女峰
·潘天寿作品:小篷船 ·潘天寿作品:兰花石榴 ·潘天寿作品:鹫石
·潘天寿作品:欲雪 ·潘天寿作品:故乡所见 ·潘天寿作品:雁荡山花
·潘天寿作品:劲松 ·潘天寿作品:鹰石山花图 ·潘天寿作品:映日
·潘天寿作品:潘天寿画雁荡
潘天寿先生生平

潘天寿先生,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1897年3月14日(旧历丁酉二月十二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北乡冠庄村。

潘天寿年谱

传统派世纪大师
潘天寿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潘天寿先生自述
每怀念昌硕先生诗、书、绘画、治印的卓绝而特殊的风格,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不禁有所怀念。
“造险”与“破险”
潘老的画所以能雄浑、奇特、磅礴、壮阔、富有独创性,给人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的感受,都和他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因果的关系。
潘天寿的书法
潘先生对书法功夫很深,经常临读碑帖,兼长各体,包括文字组织结构不同的“字体”与后世艺术风格不同的某一家某一派的“书体”。
潘天寿谈艺录
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
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
做一个真正出色的艺术家很难,做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的欣赏者同样很难。在人们向理想的艺术殿堂憧憬追求的过程中,人,也就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和超越。
民族文化价值的自觉
重温潘天寿画论,其间洋溢的对民族艺术未来前景的自信,让人感动。东西文化相交的结果,涉及到历史文化渊源、文化态势和民族心理。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壮美的艺术基调
用“高风峻骨’四字,似乎更加恰当地概括了潘天寿先生绘画艺术的壮美基调。潘天寿绘画的这一艺术基调,可以说是传统绘画重骨气的审美趣味的继承和发展。
高超的笔墨技巧
他偏爱线条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
大师构图的特点
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
诗书画印“四全”
他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这一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美学原则。
指画的杰出成就
每条线条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的画沙,如虫的蚀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特具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名家栏目  进入现代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