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详细信息

七夕的别称

·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的范围非常广,因此这则传说也有很多异文存在,它们或者情节相似,主人公名字不同,或者主人公名字相同,情节不同,此外传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又融入了地方色彩,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如此等等。互为异文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里我们为网友们提供了牛郎织女传说异文中的三则...【详细信息

七夕的由来 七夕传说异文三则

·节俗 

 种生
 供奉“磨喝乐”
 喜蛛应巧
 穿针乞巧
 吃巧果
 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

·各地异俗

 广东——七娘会
 台湾——拜“床母”
 江苏——七夕香桥会
 湖南 浙江——妇女洗发
 胶东——拜七姐神
 中国西南——染指甲

·图说七夕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清吴友如木刻《织女》
 牛郎织女(刻纸)
 牛郎织女 潍坊年画

·解读

 民俗专家释读七夕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的生成
  传说背后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民俗观念
  神秘的日子——七·七
  节日习俗与传说的结合

 话题:由七夕谈传统节日的衰落与保护

·诗词

·歌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节日栏目  进入七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