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详细信息】
七夕的别称
·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的范围非常广,因此这则传说也有很多异文存在,它们或者情节相似,主人公名字不同,或者主人公名字相同,情节不同,此外传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又融入了地方色彩,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如此等等。互为异文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里我们为网友们提供了牛郎织女传说异文中的三则...【详细信息】
七夕的由来 七夕传说异文三则
种生 供奉“磨喝乐” 喜蛛应巧 穿针乞巧 吃巧果 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
·各地异俗
广东——七娘会 台湾——拜“床母” 江苏——七夕香桥会 湖南 浙江——妇女洗发 胶东——拜七姐神 中国西南——染指甲
·图说七夕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清吴友如木刻《织女》 牛郎织女(刻纸) 牛郎织女 潍坊年画
·解读
民俗专家释读七夕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的生成 传说背后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民俗观念 神秘的日子——七·七 节日习俗与传说的结合
话题:由七夕谈传统节日的衰落与保护
·诗词
·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