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和豫北地区,老年人过生日,儿女们都要送一份寿礼,向老人祝寿,祝贺他(她)们健康、长寿、幸福。这个风俗是怎么兴起的呢?

  战国时,齐国的驸马孙操的小儿子孙膑,十八岁离家到千里之外的云濛山水濂洞,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连十二年没有回家,也没写封家信。老母亲在家不知他在外受啥饥饿寒苦,是死是活,十分挂念。

  有一年五月端五这天,孙膑猛然想起今天是老母亲的八十岁生日,心里寻思:乌鸦十八日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这些禽兽还知恩达礼,我却十二年未报母亲养育之恩,便向师傅告假回家探母。

  鬼谷子听了摘下一个桃给孙膑:“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桃就辞别师傅急忙往家赶。

  这天,孙府张灯结彩,宾客满门,大摆酒宴为老母庆寿,来贺寿的文武官员亲戚朋友走后,老母亲见合家男女老少都为她敬酒,唯独少了一个孙膑,心里一阵难过,泪水纷纷滚下,放声大哭。一家人正在劝慰老母亲时,家人赶来禀报:“老太太不必忧虑,三少爷回来了。”孙膑拜见母亲,从怀中捧出一个鲜桃,双手捧着送到母亲面前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母亲。”母亲接过桃,就吃了一口,桃一个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额大变,白发变成了青丝如墨的黑发,昏花的两眼变得十分明亮,掉了的牙又重新长出,脸上的皱纹一扫而光,全家老少一看老母亲容光焕发,惊喜得欢天喜地,都说这个桃是仙桃。

  豫北的人们听说孙膑的母亲吃了他从云濛山带回去的桃变年轻了,也想叫自己的父母长寿健康,多享几年福,就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鲜桃祝寿。可是鲜桃有季节性,在冬春初夏没有,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结父母拜寿。这个风俗慢慢传遍了中原地带,一直流传到今天。

  [编自上海《采风》报l985年12月16日4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phoneshow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常识栏目  进入传统文化常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