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毛诗序》谓“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说亦不为误。唯刺幽王说无据,历来争讼不已。魏源以诗证诗,以为此为刺厉王之诗,“试质诸《大雅》刺历王幽王之诗则了然矣。历王暴虐刚恶……幽王童昏柔恶……故刺历王诗皆欲其收辑人心;刺幽王诗皆欲其辩佞远色”,“征以历王诸诗,一则曰‘上帝板板’,再则曰‘荡荡上帝’。与此《菀柳》篇上帝甚神(蹈),皆监谤时不敢斥言托讽之同文也”。(《诗古微》)可备一说。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题解:被逐大臣揭露国君暴虐无常。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有菀者柳1,
不尚息焉2。
上帝甚蹈3,
无自昵焉4。
俾予靖之5,
后予极焉6。

有菀者柳,
不尚愒焉7。
上帝甚蹈,
无自瘵焉8。
俾予靖之,
后予迈焉9。

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10。
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
居以凶矜11。

一株柳树很茂盛,
不要依傍去休息。
上帝心思反覆多,
不要和他太亲密。
当初让我谋国政,
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
不要依傍寻阴凉。
上帝心思反覆多,
不要自己找祸殃。
当初让我谋国政,
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尽力往高飞,
还要依附在青天。
那人心狠不可测,
走到何处是极限?
为何要我谋国政,
反又突兀遭凶险?

 1.菀(yù):树木茂盛。
 2.尚:庶几。
 3.蹈:动,变化无常。
 4.昵(nì):亲近。
 5.靖:谋。
 6.极:同"殛",惩罚。


 7.愒(qì):休息。

 8.瘵(zhài):病。

 9.迈:行,指放逐。

 10.傅:至。



 11.矜:危。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sheer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诗辞歌赋栏目  进入诗词风韵专题 进入诗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