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艺术

历史上师承情况

  一、明清时期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沈君用。其后因缺少文字记述,难作推断。

  大彬壶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人邵湘甫。

  程寿珍则学艺于邵友廷。

  二、民国时期

  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

  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场。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

  汪森义传汪宝根、吴云根、朱可心;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顾景舟制《锦云如意壶》  三、1949年以后

  1954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廷,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

  1955年:

  朱可心收徒: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

  顾景舟收徒:李昌鸿、高海庚、沈蘧华、单淑芳、鲍秀云、周桂珍。

  吴云根收徒: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

  王寅春收徒: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

朱可心制《双色竹鼓壶》  王寅春收徒:高洪英、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

  吴云根收徒:史玉琴、何听初、许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谢乐仙、吴欣南。

  郁洪庚收徒;徐茂棠、鲍启君。

  任淦庭收徒: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邵新和、王品荣、张赫棠、朱蓉娟。

  1958-1959年:

  朱可心收徒: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

  王寅春收徒:何道洪、高洪英。

  吴云根收徒:吕尧臣、许慈媛。

  陈福渊收徒:潘持平、周尊严、顾绍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yihong930@163.com
     
    返回紫砂栏目  进入紫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