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化,享受生活
广告
·
合作
·
专题
·
注册
·
登录
文学
文化
艺术
城市
咨讯
欣赏
原创
图库
专题
收藏
·
首页
·
繁體
站内
·
专题
·
投稿
更 新
中国历代服饰大
一部人类服饰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古代服饰总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文化礼仪及道德规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联。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服饰文化是……
当前位置:
::e景苑::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艺术频道
>
国画
>
理论
> 正文
《笔法记》/五代·荆浩
来源:
国学网
更新时间:2007-6-20 21:15:55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耶?叟曰:子岂知我所怀耶?闻而惭骇。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矣。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花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谢曰:故知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耕生知其非本,玩笔取与,终无所成,惭惠受要,定画不能。叟曰: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子既亲善,但期终始所学,勿为进退。图画之要,与子备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复曰:神妙奇巧。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妙者思经天地,万类性情,文理合仪,品物流笔。奇者荡迹不测,与真景或乖异以致其理,偏得此者,亦为有笔无思。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谓实不足而华有馀。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夫病者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于山,桥不登于岸,不可度形之类是也。如此之病,不可改图。无形之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删修。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原。夫木之为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从微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柏之生也,动而多屈,繁而不华,捧节有章,文转随日,叶如结线,枝似衣麻。有画如蛇如素,心虚逆转,亦非也。其有楸桐椿栎榆柳桑槐,形质皆异,其如远思即合,一一分明。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故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希远近。夫画山水无此象,亦非也。有画流水,下笔多狂,文如断线,无片浪高低者,亦非也。夫雾云烟霭,轻重有时,势或因风,象皆不定。须去其繁章,采其大要,先能知此是非,然后受其笔法。曰:自古学人,孰为备矣?叟曰:得之者少。谢赫品陆之为胜,今已难遇亲踪。张僧繇所遗之图,甚亏其理。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故张筼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
庭与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项容山人树石顽涩,棱角无郤,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然于放逸,不失元真气象,元大创巧媚。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陈员外及僧道芬以下,粗升凡格,作用无奇。笔墨之行,甚有形迹。今示子之径,不能备词。遂取前写者异松图呈之。叟曰:肉笔无法,筋骨皆不相转,异松何之能用?我既教子笔法。乃赍素数幅,命对而写之。叟曰:尔之手,我之心,吾闻察其言而知其行,子能为吾言咏之乎?谢曰:乃知教化圣贤之职也,禄与不禄而不能去,善恶之迹感而应之,诱进若此,敢不恭命。因成古松赞曰:不雕不荣,惟彼贞松。势高而险,屈节以恭。叶张翠盖,枝盘赤龙。下有蔓草,幽阴蒙茸。如何得生,势近云峰。仰其擢干,偃举千重。巍巍溪中,翠晕烟笼。奇枝倒挂,徘徊变通。下接凡木,和而不同。以贵诗赋,君子之风。风清匪歇,幽音凝空。叟嗟异久之,曰:愿子勤之,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吾之所居,即石鼓岩间,所字曰石鼓岩子也。曰:愿从侍之。叟曰:不必然也。遂亟辞而去。别日访之而无踪。后习其笔术,尝重所传,今遂修集,以为图画之轨辙耳。
上一篇文章:
《明画录》/清·徐沁
下一篇文章: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延展阅读
手工精选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的作品,版权属于bt365国际版,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t365国际版”。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t365国际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
声明:
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
yihong930@163.com
·
理论
栏目
热点排行
《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画史专著。唐代张彦远著。张彦远出身收藏丰富的宰相世家,擅长书画,编有《法书要录》等。《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847)。全书10卷。前3卷阐述绘画的发展和绘画……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宣和画谱》/宋·无名氏
《明画录》/清·徐沁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继》/宋·邓椿
《画山水序》(附译文)/南朝宋·宗炳
中国画论
《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
相 关
古玉鉴定七:从衰败中复苏的隋唐五代玉
历代服饰:五代铠甲及戎服(图)
历代服饰:初唐武将(图)
历代服饰:隋唐骑士胄甲(图)
历代服饰:隋唐胄甲之一(图)
历代服饰:隋唐胄甲之二(图)
历代服饰:隋唐胄甲的演变(图)
历代服饰:隋唐女穿男装之二(图)
历代服饰:五代妇女服饰之一(图)
历代服饰:五代妇女服饰之二(图)
历代服饰:五代妇女服饰之三(图)
历代服饰:五代服饰(图)
历代服饰:隋唐胄甲(图)
图 文
乾隆朝宫廷仕女画
《画禅室随笔》/明·董
《明画录》/清·徐沁
《宣和画谱》/宋·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