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漱老人、青藤道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故又号山阴布衣。幼丧父,青年时屡试不第。曾在胡宗宪府中任幕僚。 徐渭多才多艺,擅长书画,书法传世的主要是行草,或以行书为主夹入草书,或以草书为主夹入行书,较为纯粹的草书作品尚未见到。他的书法,看不出十分明显的师承。陶望龄以为:“大概仿诸米氏”,指出其字较接近米芾。徐渭有一类较规整的作品,结字紧密险劲,笔法遒劲爽脱,看得出师法米芾的笔意。但即使在这类行草书中,也不完全尽似米书,比如运用中锋浑圆的笔法,以重按轻提出尖的撇、捺笔画,就有篆籀风轨,从表面看接近隶草法。他还有另一类作品,如《草书诗轴》,全篇纵横散乱,分不出行间字距,满纸云烟,惟见笔走龙蛇。这类作品就不近米,而似黄庭坚狂草书。徐渭曾书有《论书卷》,他以为米书紧结多姿、黄书散漫有致,因此兼取二家之长。他的书法多持中锋运笔,取浑圆劲健的风貌,这无疑与他对古人书法的揣摩有关。他的师承有临又有悟,使人很难一眼看穿。 徐渭是古代书法家中得无法之法的典型,《草书诗轴》可谓无法一类作品,观者连字迹也分辨不清,可以说无法到了极点。但就在这样的作品中,每一笔画都很到家,显示出坚实的笔力,字与字的俯仰也极注意,一字或数字欹侧似倒,接下来总有相挽相救的一字或数字,在杂乱中求平衡,显得奇趣横生。故而,这类作品并非真正的无法,而是把书法之法放到更大的天地中去表现,不拘一点、一画、一字的得失。这样,徐泪的书法就如同水墨写意的绘画,淋漓挥洒,得不似之似,为自己取得了最大的表现自由,给观者以最深刻的印象。最佩服和欣赏徐渭书法的袁宏道,谓其为书法家中的“散圣”、“游侠”。
徐渭多才多艺,擅长书画,书法传世的主要是行草,或以行书为主夹入草书,或以草书为主夹入行书,较为纯粹的草书作品尚未见到。他的书法,看不出十分明显的师承。陶望龄以为:“大概仿诸米氏”,指出其字较接近米芾。徐渭有一类较规整的作品,结字紧密险劲,笔法遒劲爽脱,看得出师法米芾的笔意。但即使在这类行草书中,也不完全尽似米书,比如运用中锋浑圆的笔法,以重按轻提出尖的撇、捺笔画,就有篆籀风轨,从表面看接近隶草法。他还有另一类作品,如《草书诗轴》,全篇纵横散乱,分不出行间字距,满纸云烟,惟见笔走龙蛇。这类作品就不近米,而似黄庭坚狂草书。徐渭曾书有《论书卷》,他以为米书紧结多姿、黄书散漫有致,因此兼取二家之长。他的书法多持中锋运笔,取浑圆劲健的风貌,这无疑与他对古人书法的揣摩有关。他的师承有临又有悟,使人很难一眼看穿。
徐渭是古代书法家中得无法之法的典型,《草书诗轴》可谓无法一类作品,观者连字迹也分辨不清,可以说无法到了极点。但就在这样的作品中,每一笔画都很到家,显示出坚实的笔力,字与字的俯仰也极注意,一字或数字欹侧似倒,接下来总有相挽相救的一字或数字,在杂乱中求平衡,显得奇趣横生。故而,这类作品并非真正的无法,而是把书法之法放到更大的天地中去表现,不拘一点、一画、一字的得失。这样,徐泪的书法就如同水墨写意的绘画,淋漓挥洒,得不似之似,为自己取得了最大的表现自由,给观者以最深刻的印象。最佩服和欣赏徐渭书法的袁宏道,谓其为书法家中的“散圣”、“游侠”。
行书五言律诗
明
131.5×56.5厘米
估 价:RMB 300000~500000
纸本,立轴。钤印: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湘管斋。徐渭是古代书法家中得无法之法的典型,但也有一类较规整的作品,结字紧密险劲,笔法遒劲洒脱,乃师法米芾的笔意。然重按轻提出尖的撇捺笔画,也有篆籀风轨。